一、 团队介绍
孟静教授负责的计算机学院“先进医学图像处理团队”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6人,高级职称5人。主要在医学成像系统和重建、智能医学图像处理等相关领域展开研究,致力于高质量医学图像的获取和分析、疾病的智能诊断和相关系统和技术研发。团队成员目前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相关医疗企业等单位在数据共享、学术交流方面始终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团队成员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等各级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10余项,经费达200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二、 团队骨干成员

孟静,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200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至2013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博士后研究;2019-2020年,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厅级项目3项。目前,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1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图像重建与分析;光/声成像;深度学习;疾病早期影像学诊断
E-mail: jingmeng@qfnu.edu.cn

赵景秀,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师范专委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2001年获云南师大理学硕士学位。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2项。主持研发的“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信息系统”、“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数据系统”在国内上千家医院部署应用,济宁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0万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与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图像分析;新一代软件系统设计
E-mail: jingxiuzhao@126.com

齐苏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网安学院)。计算机学会会员。2008.6获苏州大学博士学位,2014-2018在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合作相关项目,2017年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访学。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2项,省级基金4项,教育部高教司教改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主编教材2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位2/3),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位1/5)。近年来,在SCI、EI期刊、IEEE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2项。
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教育
E-mail:qixm@qfnu.edu.cn

马飞,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2019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博士学位。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和Journal of Biophotonics 等中英文期刊和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论文3篇,SCI检索论文5篇。
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图像处理;机器学习
Email:mafei0603@163.com

朱荣,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计算机学院)。CCF会员、IEEE会员。2019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2016年,山东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及省部级课题6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主编出版教材《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与实训》、《Python与大数据分析应用》。已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电子学报》、《BMC BIOINFORMATICS》、《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中国远程教育》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近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电子邮箱:zhurongsd@qfnu.edu.cn

郭燕飞,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2022年6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持日照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科技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目前在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mplex & Intelligent System、Applied Intelligence和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等计算机领域中英文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取得软件著作权3项。
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图像处理;眼底疾病诊断
E-mail:guo_1992_fei@163.com

艾小飞,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2022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持日照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在Pacific Graphics等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等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3篇。
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虚拟现实
Email:aixiaofei@qfnu.edu.cn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医学图像重建。医学图像重建是现代医学成像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是通过采集设备获取的生物信息数据,应用各种数学模型,重构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图像,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该研究方向致力于大深度、高分辨率和快速的医学图像重建方法研究,使成像结果更好地满足各种临床应用需求。
2.医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对医学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和分割等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图像的识别、分析和检索等高级功能。该研究方向在疾病分类与辅助诊断和手术导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主要研究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在癌症发生和发展机理探究,脑功能监测和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的应用。
4.医疗相关横向课题研发。基于先进的云边协同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面向生物医学研究和相关企业智慧赋能需求,实现数据、设备和各种功能交互的系统研发。